记者:作为大会的秘书长,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组织情况?
陆国平教授:2012年第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吸引了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位专家和医生。大会设立了16个分会场,共有学术演讲400余人次,专题会70余场次,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为国内外众多与会专家与医生提供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在总结往届会议经验的基础上,OCC 2012继续设立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节律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肺循环论坛、基础及干细胞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继续教育论坛、血栓病论坛、海峡两岸论坛、心外科论坛、心血管病预防论坛和中西医结合论坛等共计15个分论坛。大会设有专题讲座、手术演示以及优秀论文交流等内容,立足学术创新,推广新技术,介绍新进展,同时重视继续教育,推动国内有关心血管疾病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普及和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积极推动我国非传染性慢病的综合防治。
记者:本次大会在内容设置上有哪些热点和亮点?
陆国平教授:介入作为对病灶局部创伤最小的的治疗方法,仍是本次大会上心血管疾病专家交流的热点问题。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论坛即对经导管瓣膜置入术(TVAI)、瓣周漏(PVL)介入封堵、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等进行了理论与手术方式的探讨;冠脉介入论坛则就2012 ACC及2012 EURO PCR介入热点、冠脉支架进展、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处理及药物进展、心脏影像学进展、伴有合并症的冠脉病变处理策略、经皮瓣膜置换技术和高血压病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治疗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面向基层,强调心血管病防治结合也是OCC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心血管病预防论坛上多位国内外顶级心血管病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交流。慢病管理本身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方法,也是本届预防论坛新加入的专栏,分享了家庭医生责任制、三级联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和健康档案等管理经验,并请著名专家点评,既推广了基层单位的先进经验,也宣讲了相关专业知识,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注重青年人才的参与和培养也是第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一大亮点,如中西医结合论坛增设了研究生论坛版块,心脏节律论坛也采用了青年医师沙龙等形式,将青年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纳入论坛进行汇报和展示,一方面加强了心血管疾病青年人才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国际最前沿专家与前辈的指导,有助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领域各种思维与灵感的碰击与交流。
记者:OCC迄今已经举办至第6届,您能否就会议的历史和未来进行简单的回顾和展望?
陆国平教授:2007年,为规范临床医师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升国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携手上海十八家综合性医院共同发起召开了“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自首次成功召开以来,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会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和临床医生参与,与会代表人数逐年增加。
历经了5年发展,OCC已由最初的以医疗技术推广为主,逐步实现了向学术讨论、经验探讨与交流、防治观念宣传与推广相结合模式转变。5年来,OCC不断丰富开展形式,并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技术及时跟踪会场信息,将心血管领域的最前沿信息、技术与理念与公众以及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分享,旨在让每位临床医生学习到更多的临床最新知识,获得启迪并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OCC一直在创新和融合上不断探索,相信第六届OCC会使我国心脏病学的研究和防治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OCC未来规模更大,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心血管专家加入,不断朝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进心血管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和提高”的目标前进。
(记者:韩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