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第74届年会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74th Annual Scientific Session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4/6/8 0:00: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第74届年会于2004年4月17日~4月21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市(Seville)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在大会上各自阐述了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最新发现和研究结果。此次会议内容涉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指标、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相关基因等,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诊断、预测和临床实践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建议,与会代表再次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控制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non-HDL-C 4月17报道:英国格拉斯哥的James Shepherd教授指出很多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都不能达到推荐的降脂目标,因此应该使用作用更强的降脂药如罗苏伐他汀。James Shepherd教授还提请大家注意LDL-C以外血脂成分的重要性。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作为含有Apo B颗粒的指标是心血管风险的预测因子,甚至可能优于LDL-C。另外炎性标记物的水平也是反映动脉硬化损伤的稳定性指标。 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受试者的non-HDL-C 4月17报道:英国Macclesfield 的Fergus McTaggart博士认为测定非高密度脂蛋白考虑了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GRLPS)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因此在LDL-C的基础上加上非高密度脂蛋白测定是风险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控的适当方法。他汀类药物罗苏伐他汀可以降低血脂的各个指标VLDL-TG, VLDL-C 和non-HDL-C, 如STELLER试验中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受试者的non-HDL-C,罗苏伐他汀40 mg的降低作用达到52%。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4月17报道: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汀类的多种作用中也包括了抗炎作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Jean Davignon教授列举了一系列的证据证明他汀类药物对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他汀类药物对炎症过程的作用包括对粘附分子、整合素、细胞趋化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试验证明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阿托伐他汀优于普伐他汀 4月17报道:美国克里夫兰的Steven E. Nissen 博士介绍了两个临床试验:REVERSAL 和PROVE-IT,这两个试验都比较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无论是粥样硬化斑块体积、LDL-C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还是心血管事件方面,阿托伐他汀都优于普伐他汀。 血管内超声技术——更准确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 4月18日报道:美国克里夫兰的Steven E. Nissen 博士在会议中着重介绍了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以及他在使用IVUS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经验。他指出IVUS技术的使用可以提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更准确的观测到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CT和MRI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各有优势 4月18日报道:德国汉堡的Gerhardt Adam教授比较了断层扫描技术CT和MRI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时的优缺点。瞬时分辨力方面二者相近,CT的空间分辨力较佳,而MRI的对比分辨力较好。 免疫与炎症都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4月18日报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胆固醇聚集、细胞增殖和血管壁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认为免疫和炎症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G歳an Hansson教授和他的同事发现TGF-b缺乏的小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大大升高,这可能与干扰素g升高100倍有关。 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心血管病指南的重要性 4月18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的Jaume Marrugat教授以西班牙为例,论述了不同国家的国民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和危险因子方面的独特性,因此他建议应该建立符合各个国家国情的心血管病指南,这些指南应把死亡率、绝对危险度、人群中总胆固醇和LDL-C等情况考虑进去。 PROCAM研究与冠心病风险计算方法 4月18日报道:德国明斯特的Gerd Assmann教授介绍了在德国进行的明斯特心血管病前瞻性研究 (PROCAM)结果。Gerd Assmann教授认为危险评估计算方法应根据不同国家作相应调整。并讲到对1700名心梗患者或做心脏旁路手术的患者为期7年的随访研究中,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度高。 新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有不同 4月19日报道:2003年第3届欧洲协会联合工作组(Third Joint European Societies’ Task Force)发表了《心血管病预防预防指南》的修改版。会上丹麦Arhus的Ole Faergeman教授介绍了新版指南与以前版本的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新版本的指南不止局限于冠心病预防,还涵盖了有相似病因学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另外,2003年版指南使用SCORE 模型作为心血管事件危险评分方法,而不是以前的Framingham评分法。 改善指南实施,促进医疗实践 4月19日报道: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Fernando Rodriguez-Artalejo 教授指出EUROASPIRE 研究表明在指南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着差距, 并建议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鼓励临床医师与指南推荐的治疗同步,并根据护理质量进行反馈。另外互动式教育会议、提示以及多方面进行的综合措施也是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方法。 基因变异研究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探索 4月20日报道:来自英国伦敦的Steve Humphries教授通过CRP和氧化应激的基因多态性研究为例说明基因变异研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和病因学中的探索。CRP 基因3’端末翻译区域基因型为TT纯合子的患者CRP水平较高,但这似乎不是心肌梗塞发生的原因,基于此的药物治疗是没有意义的。而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2)的表达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UCP2基因866位点G到A的转化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倍,因而活性氧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他汀类药物对这一指标有改善作用。 营养基因与心血管病相关 4月20日报道:美国波士顿的Jos?Mar抋 Ordov噑教授列举了三个营养基因(apo E、肝脂酶和 apo AV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apo E 基因影响食物干预降低患者的LDL-C幅度,肝脂酶的基因型影响HDL的水平,apo AV则与餐后反应有关。 测定apo B比LDL-C更能准确预测冠心病 4月20日报道:高甘油三酯/高apo B综合征中LDL颗粒升高, 其中大多数比正常的LDL更小,密度更高。高甘油三酯/高apo B比高甘油三酯/正常apo B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更大。因而在预测冠心病风险上apo B比LDL-C更有优势,加拿大蒙特利尔的Alan Sniderman 教授指出现在apo B的测定的准确度已能达到要求,成本低且测定前不需要空腹。 分子生物学研究解读apo AV在甘油三酯代谢中的作用 4月20日报道:法国里尔的Jean Charles Fruchart 教授介绍了通过基因剔除、转基因和双转基因小鼠研究脂蛋白基因家族新成员apo AV对甘油三酯的调节作用。另外apo AV的基因表达还受胰岛素和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的调控。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他汀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